9年之约,不负期待! 固守初心,...[查看全文]
我将用心为患者书写健康!
工作中经常很多的患问我,牙齿出现什么问题是最可怕的,是疼起来要人命的智齿?难看的牙齿畸形?还是比较常见的蛀牙?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治疗修复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可怕的其实是牙龈退缩,因为牙龈退缩是不可逆的,几乎很难治疗恢复,而且牙龈退缩太过严重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如果你觉得只有老年人才会出现牙龈退缩,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出现牙龈退缩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引起重视。
什么是牙龈退缩?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而导致的牙根暴露,当牙龈退缩到一定程度时,对应位点的牙槽骨也可能会存在骨吸收。主要发生在牙齿靠唇颊面的牙龈。
一般而言,和我们日常口腔变化联系紧密的,主要是牙槽骨和牙龈——也就是俗称的「牙肉」。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皮毛一样紧密相连,牙槽骨的量和质直接关系口内牙龈的高度和量。若牙槽骨因年龄、牙周病等原因吸收过多,牙龈一定会相应地发生退缩。其表现就是本来可以包住牙齿牙根部分发生了退缩,暴露了部分牙根。
牙龈一旦发生退缩,造成的后果可不那么简单。
首先,这会影响病人口内的美观,尤其是年轻人,笑起来牙肉包不住牙根,牙根过长的暴露在形象上就大打折扣。
其次也是最多人抱怨的,牙根因为失去牙肉的保护而感到敏感,无法抵御外界的刺激,造成机械性敏感,严重的还会影响牙神经造成牙髓疾病;而且,牙缝因为没有牙龈覆盖而暴露,变大,会让食物嵌塞其中,造成牙龈流血,炎症加重,牙齿根面形成龋坏。
再严重,就是牙齿松动、脱落了。
牙龈退缩的表现有哪些?
1、炎症性牙龈退缩
这种退缩最常见,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遭到牙龈退缩破坏,牙槽骨吸收以后,附着在牙槽骨上的牙龈也就随着向牙根方向退缩。
2、机械性牙龈退缩
主要是由于牙刷不符合标准,刷牙方法不正确(如横刷法),不良修复体等机械摩擦或压迫牙龈,造成牙龈和牙槽骨退缩。多发生于一组牙或个别牙。
3、废用性牙龈退缩
主要由于牙齿没有了咀嚼功能,牙周组织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长期处于废用状态,可使牙龈,牙槽骨吸收。此种牙龈退缩就如同一个人长期卧床,不进行行走活动,肌肉就会发生退缩,这是相同的道理。
4、老年性牙龈退缩
只发生于老人,是由于年龄增长发生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在口腔系统的表现。此种退缩是大部分或全口牙齿的牙龈和牙槽骨发生退缩。
5、早老性牙龈退缩
和老年性牙龈退缩一样,但多发生于较年轻的青年人。也就是说年轻人出现老年人牙龈退缩的表现,所以称为早老性牙龈退缩。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年轻人过早的出现牙龈退缩,认为是由于饮食或生活环境污染因素影响而导致牙龈退缩(食物中含的激素、添加剂等)和药物导致导致牙龈退缩。
牙龈退缩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龈的附着高度比年轻的时候要低,而许多老年人的牙周组织因长期受到各种机械性损伤和炎症刺激,日积月累就导致了牙龈退缩。
2、牙周炎症
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后,附着在牙槽骨上的牙龈也就随着牙根方向退缩,常发生于有牙周炎的患者。
3、牙齿拥挤
牙槽骨就那么多,一旦牙齿拥挤了,有些牙齿表面覆盖的牙槽骨可就薄了不少,这种情况下,一旦咬东西不得当或习惯不佳,有可能会造成牙槽骨进一步吸收,牙龈自然也就退缩了。
有时候有些人牙齿天然解剖结构不佳,分叉特别大,这种牙齿牙槽骨吸收的风险也较一般牙齿要大。
4、刷牙方法不对
刷牙方法不对,用力不当,会刺激牙龈,习惯横着刷牙往往更容易发生牙龈退缩,因为此时的刷牙倒不如说是「锯」掉牙槽骨和牙龈;另外,不正确地使用牙签会刺激局部的牙肉和牙槽骨,形成牙龈退缩。
5、不良的口腔修复体
佩戴的假牙不合适或使用不当都会导致牙龈萎缩。比如活动假牙的固定装置(卡环),刺激了牙龈,就会发生炎症,从而造成牙龈萎缩。
既然牙龈退缩不可逆,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
如何预防牙龈退缩?
1、定期的口腔保健
有数据表明,每6到12个月洁一次牙,是预防牙龈炎症的有效措施。已有牙周病症状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医生建议接受洁治、刮治、牙周护理或手术。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推荐使用刷毛较软,顶端圆钝的牙刷。牙膏以含氟牙膏为佳,其中含的摩擦剂应粗细合适;同时要学会正确的刷牙姿势,大多数人可采用竖刷法或短横颤动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牙线,以清理牙刷难以到达的位置。(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参照往期公众号)
3、不要图便宜和方便
在一些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的小诊所镶牙,这也是产生不良修复体的的主要原因。
另外,假牙应当佩戴一阵子后及时复诊,配合医生的检查和主观感觉,及时消除危险因素。
4、发现异常及早就医
如有患者觉得自己有个别牙发生异常移动,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对症处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牙龈退缩加重。
/
已经发生敏感的牙根,视严重程度接受观察、脱敏治疗或牙髓治疗,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