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可致邻牙和对颌牙敏感该现象可由中枢和外周敏化机制解释
伊朗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牙髓炎症引起的冷测试验敏感可导致相邻健康牙和对颌同名健康牙对冷测试验的过度反应,这种现象可由中枢和外周敏化机制解释。
该论文2021年2月26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
通过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活化或敏化,炎症可导致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为研究有疼痛症状的不可复性牙髓炎(SIP)患者出现继发性温度痛觉过敏的现象,研究人员对SIP患牙(SIP组)、相邻健康牙(ADJ组)、对颌同名健康牙(OPP组)和对侧同名健康牙(CONT组)进行了冷测试验(使用视觉模拟量表)。
然后,研究人员对SIP患牙进行了根管治疗。
待3周后疼痛症状完全消除时再次进行冷测试验。
结果为,本研究共纳入了64例患者,其中包括41例女性和23例男性,年龄为18~65岁。
根管治疗后,SIP组(P<0.001)、ADJ组(P<0.001)和OPP组(P=0.004)对冷测试验的反应显著降低,而CONT组(P=0.45)无显著变化。
男女组之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多动症儿童错畸形发病率更高
巴西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错畸形的发病率更高,并且这种相关性与年龄、是否有使用奶嘴的习惯和是否有口呼吸习惯无关。
该论文2021年3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正畸及牙颌面正颌杂志》(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
为评估学龄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与错畸形之间的相关性。
该横断面研究纳入了633名7~12岁儿童,使用口腔美学指数对儿童的错畸形进行了评估,并评估了其主要呼吸模式。
由儿童的家长填写有关社会经济学特征和儿童是否存在使用奶嘴习惯的问卷。
由家长和老师填写用于评估儿童行为模式的Swanson、Nolan和Pelham-IV量表。
研究人员通过瑞文彩色型推理测验对儿童进行了神经心理学评估。
卡方检验和泊松回归被用于数据分析。
结果为,与无多动症行为儿童相比,由家长和老师评估有多动症的儿童错畸形发病率增加42%(发病率比为1.42;95%可信区间为1.11~1.81;P=0.004)。
在终泊松回归模型中,11~12岁儿童错畸形发病率更低(发病率比为0.62;95%可信区间为0.52~0.73;P<0.001),至少有4年奶嘴使用史的儿童(发病率比为1.25;95%可信区间为1.02~1.54;P=0.029)和有口呼吸习惯的儿童(发病率比为1.28;95%可信区间为1.09~1.51;P=0.003)错畸形发病率更高。
牙周炎与性功能障碍相关?
围绝经期妇女
土耳其的一项研究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可能与性功能障碍相关。
该论文2021年3月4日在线发表于《口腔疾病》(OralDis)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了106名受试者。
研究人员通过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对参与者的性功能进行了评估,使用相应指标评估参与者的牙周状况和龋失补牙数,并记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参与者按牙周状况被分为两组,牙周炎患者按病情分期及程度进行分组。
此外,研究人员根据探诊出血率对受试者进行了分组,并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
结果为,FSFI总分与牙周炎参数呈显著负相关。
牙周炎患者FSFI总分及性欲、润滑、高潮、满意度、疼痛指数显著更低(P<0.05)。
当将牙周炎患者按牙周炎类型(局限型或广泛型)及牙周炎分期(Ⅰ期、Ⅱ期或Ⅲ期)进行分组时,各组间性功能障碍相关参数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激光治疗可改善并发症
牙拔除术后
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牙拔除术后使用激光治疗可以改善骨愈合情况。
该论文2021年3月8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ImplantDentRelatRes)杂志。
为评估综合激光治疗对拔牙后牙槽骨再生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53例进行常规拔牙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
在激光组,研究人员使用铒激光(Er:YAG;2940nm)和钕激光(Nd:YAG;1064nm)进行了脱颗粒、消毒、周围牙龈的去上皮化、血凝块稳定和光生物调节。
主要结果指标为拔牙后1天至拔牙后4个月间拔牙区的骨密度。
监测患者是否有潜在副作用出现。
结果为,复查时锥形束CT(CBCT)影像显示,激光组中拔牙区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在激光组中,术后未有疼痛、出血和肿胀的并发症出现。
在对照组中,1例患者在术后3~5天出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术后肿胀;3例患者在术后3天内出现疼痛,在0~10级的疼痛量表上,疼痛级别为3~5。
何种情况拔牙治疗应推迟?
接受放射治疗者
日本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正在接受放射治疗(RT)的患者,不一定需要推迟拔除预后不良、无法保留的牙齿。
但对于放射剂量高、时间长的患者,口腔医师应特别注意拔牙后的处理。
该论文2021年3月1日在线发表于《口腔疾病学》(OralDis)杂志。
RT后发生放射性颌骨坏死(ORN)的概率很高,研究人员为探讨RT后拔牙与ORN发生率的关系,对32例需要拔牙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进行了ORN发生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9例患者在12颗(12.1%)牙齿拔牙后出现了ORN。
在ORN组和非ORN组,拔牙部位的放射剂量分别为62.0gy和37.4gy(P<0.001)。
在ORN组和非ORN组,从RT到拔牙的时间分别为41.2个月和28.2个月(P=0.025)。
在放疗剂量高(比值比为1.231)和放疗时间较长(比值比为1.084)的患者中,拔牙与ORN的发生显著相关。